隨著北京市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至三級,中國科技館自7月23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目前僅開放主展廳。同時,科技館還將在暑期推出“云享科學”系列活動,將科普內容移至云端。
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科技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二至星期日9:30—17:00(16:30停止檢票),星期一(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閉館。目前僅開放主展廳,且暫不開放較為封閉的展項。主展廳每日限流2000人,上下午各1000人,約滿即止。同時,為避免人流過于密集,科技館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采取限流措施,并根據觀眾離館情況等量安檢入場。
觀眾需至少于入館日前一天,通過中國科技館官網或微信公眾號“中國數字科技館”進行預約,參觀當日不可預約,預售期7天。疫情防控期間,僅接受散客預約。參觀時,觀眾須同時出示購票人身份證及訂單信息,使用“北京健康寶”小程序掃碼,結果顯示“未見異?!鼻殷w溫正常方可入館。
12月26日,國學文化教育展在市展覽館開展,共展出唐詩、宋詞、元曲中的經典作品100首。作品融合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書法藝術,并配以精彩賞析短文,完美展示了“唐宋元一脈相承,詩書畫三絕合璧”的藝術。展覽由市文旅局主辦,2020年1月5日截止。圖為觀展市民正在用手機拍攝自己喜歡的作品。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yè)從事展廳設計裝修、展會展位設計、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chuàng)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從化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是收藏和展示從化地方歷史文物,以及兼具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與交流功能和作用的地方博物館,是從化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
記者近日獲悉,為打造好對外宣傳的“名片”,江門人才島綜合展覽館(以下簡稱“綜合展覽館”)經過緊張施工,將于春節(jié)后交工。
地方文化通過展廳這種展現形式更好與觀眾發(fā)生交流,地方文化特色是當地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當地民風民俗的濃縮品,建設展廳更好的將這種文化留存并傳播下去,近日,8月6日上午,粵西航道文化展廳正式啟用。為講好粵西航道發(fā)展故事,2019年初,粵西中心黨組決定建設粵西航道文化展廳。
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運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館與科大訊飛、阿科瑟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業(yè)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邁上“智慧場館”建設的快車道。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此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
虛擬展廳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被廣泛使用,畢竟它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瀏覽,近年來,一些大型的博物館、歷史陳列館、藝術館等都開始開發(fā)虛擬展廳,甚至每次重大展出也專門開發(fā),方便國內文物愛好者,甚至學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宣傳教育的手段,近日,從龍門石窟研究院了解到,“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正式上線。即日起,龍門石窟愛好者即可足不出戶觀看龍門石窟在廣州舉辦的展覽。
“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開幕式12月8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舉辦,同時拉開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動的序幕。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以歷代班禪及宮廷佛教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展覽。
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重點部署了兩方面內容:穩(wěn)就業(yè)和促消費。關于促消費中的一點密切關注,運用大數據等技術,促進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等發(fā)展,鼓勵傳統(tǒng)商場、老舊廠區(qū)等改造為多功能新型消費載體,各地可結合實際改造提升商業(yè)步行街。